东峰集团(601515)2024年业绩亏损,主要原因为投资亏损、商誉减值及存货跌价准备等。但公司正处于战略调整转型期,由衢州国资入主后,全面聚焦新型材料业务及I类医药包装业务,力图扭转颓势。
新能源领域深耕:进军固态电池赛道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深耕技术含量更高的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凭借多年积累的膜类新材料经验,积极向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材料赛道转型。2023年9月,东峰集团设立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复合集流体及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这一战略布局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亿欧网数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产业规模将超过1800亿元,其中全固态电池超过1000亿元。
东峰集团已与三孚新科、蓝廷新能源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和生产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如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此外,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的“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已获得“无负极钠金属电池及其改性集流体的制备和应用”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虽然不会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却有利于公司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医药包装领域:巩固规模优势
在I类医药包装领域,东峰集团将持续加大规模优势,夯实公司利润。这部分业务与公司新能源业务形成互补,共同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
国有资本的整合与未来展望
衢州市国资委成为东峰集团实际控制人后,公司将充分配合国有股东进行资产及资源的整合,这将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在新能源和医药包装两个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与高校、企业的合作,东峰集团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克服当前的亏损局面,并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然而,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市场接受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转型能否成功,仍需持续观察。
风险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