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夜,突击分红!海阳科技上市背后的惊天秘密!

2025-03-14 19:00:22 数字资产项目 author

海阳科技IPO:光鲜之下暗藏的隐忧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以尼龙6系列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正雄心勃勃地冲击上交所主板。根据上交所的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3月14日审议其首发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4531.29万股新股,募资6.123亿元,由东兴证券保荐。表面上看,这家公司营收增长,前景一片光明。然而,深入研究招股书,我们发现海阳科技的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潜在的风险值得我们警惕。

集体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控制权风险与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

海阳科技的前身是泰州市合成纤维厂,其改制过程复杂,涉及多次更名和股权变更。2006年,公司改制为海阳有限,表面出资人为陆信才等48人,但实际出资人却多达1073名自然人。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很容易滋生控制权风险。

虽然目前陆信才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公司20.78%的股份,并与另外五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45.05%的股份,成为了实际控制人。但这种依靠一致行动协议维持的控制权,稳定性令人担忧。一旦一致行动人之间产生分歧,公司的经营决策将面临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坦言,存在实际控制人通过控制权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公司治理结构潜在缺陷的真实写照。

此外,监管部门对海阳科技改制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或集体资产流失的情况表示关注,这无疑给海阳科技的IPO之路增添了一层阴影。要知道,集体企业的改制往往伴随着各种利益纠葛,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

营收与净利润增长不同步:盈利能力的脆弱性

虽然海阳科技的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但其净利润的增长却与营收增长并不完全同步。例如,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具体来说,2024年,海阳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5.42亿元,同比增长34.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增长32.76%。看似不错的增长数据,掩盖不了此前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下滑的事实。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滑,招股书中解释是受市场竞争加剧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但这种解释显然缺乏说服力。市场竞争是常态,生产成本的波动也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原因就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那么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未免太过脆弱。

此外,海阳科技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尼龙6产业链,下游市场也主要集中在民用纺丝、工业纺丝、汽车轮胎等领域。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无疑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一旦下游市场出现萎缩,或者竞争对手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海阳科技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海阳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相对较低。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视研发,那么它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募资补流与现金分红并存:合理性存疑

海阳科技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同时,本次募投的两个扩产项目也均有铺底流动资金需求,合计3912.7万元。然而,与此同时,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曾进行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674.93万元和2039.08万元。这种一边募资补充流动资金,一边进行现金分红的做法,很难不让人质疑其募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常理来说,如果一家公司资金充裕,那么它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盈利来满足日常经营和扩张的需求,而不需要向市场募集资金。既然需要募资补流,为何还要进行现金分红?这难道不是在变相圈钱吗?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阳科技在IPO申请被交易所受理前夕,还进行了一笔大额分红。这种做法,很容易让人怀疑其动机。难道是为了在上市前给股东分红,让大家皆大欢喜吗?

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能过剩:潜在的经营风险

海阳科技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己内酰胺等化工原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化工原料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油价、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等等。如果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公司又无法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客户,那么其盈利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此外,海阳科技的主营产品之一尼龙6切片,公司目前已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新增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一期)是否会造成产能过剩,亦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风险点。要知道,尼龙6切片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产能过剩,那么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

综上所述,海阳科技的IPO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其集体改制历史遗留问题、营收与净利润增长不同步、募资补流与现金分红并存、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能过剩等问题,都值得投资者警惕。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