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药业重组折戟:一场“妖王”陨落的资本豪赌

2025-03-13 14:29:00 股票研究 author

“妖王”陨落:双成药业重组折戟背后的多重困境

双成药业(002693.SZ)这场历时半年的跨界并购闹剧,终于在昨日深夜落下帷幕,以失败告终。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正如股民论坛里一位投资者所言:“天亮后发现,天塌了。” 这场曾经被市场热捧的交易,让双成药业在短短时间内暴涨7倍,风光无限,如今却落得如此田地,着实令人唏嘘。

一场精心策划的“蛇吞象”?

回顾整个事件,双成药业的这场重组,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一个市值不到22亿的小药企,试图吞下一个估值高达120亿的芯片公司奥拉股份,这本身就是一场“蛇吞象”式的豪赌。更令人玩味的是,奥拉股份的实控人王成栋父子,同时也是双成药业的实控人。这种关联交易,很难不让人质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根据财联社的报道,奥拉股份的股权结构十分复杂,涉及25名交易对方。这些交易对方入股的时间和成本差异巨大,导致各方对交易的预期不一。特别是那些在2021年高价入股的机构投资者,如深圳瑞兆、宁波商创等,它们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在重组失败后,这些机构投资者恐怕损失惨重。而王成栋父子早在2017年就已入局,持股成本较低,并且在2020年还分红1.35亿元,可谓是旱涝保收。

“妖王”的疯狂与陨落

双成药业的股价暴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对奥拉股份概念的炒作。奥拉股份号称是国内高性能去抖时钟芯片领域的领头羊,具备一定的稀缺性。然而,这种概念炒作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业绩支撑。双成药业的股价在经历了短暂的狂欢后,便开始一路下跌,最终跌回原形,市值蒸发超过百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重组前夕,双成药业的股价就已经出现了异动。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监管部门应该对此进行深入调查,给投资者一个交代。

退市阴影笼罩

重组失败对双成药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公司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已经踩上了退市红线。2024年预计亏损5500万-8000万元,扣除后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果今年不能扭转颓势,公司将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

双成药业的困境,也反映了整个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双成药业试图通过跨界并购来摆脱困境,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更进一步说,奥拉股份的业绩也并非一片光明。2021年至2023年连年巨额亏损,2024年前7个月的盈利主要依赖于一次性的IP授权交易,这种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即便重组成功,双成药业也未必能够摆脱困境。

双成药业的案例,给A股市场敲响了警钟。盲目追逐热点概念,进行高风险的跨界并购,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应该理性分析,谨慎投资,避免成为资本运作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

  • 财联社相关报道
  • 双成药业公告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