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特朗普家族加密帝國:權錢交易下的監管真空

2025-04-22 2:55:52 综合金融 author

特朗普加密帝國:權力、金錢與監管真空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這對於加密貨幣行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豪賭後的意外狂勝。這不僅僅是行業監管的鬆動,更像是一張通往權力核心的入場券,而特朗普家族,正迫不及待地利用這張入場券,編織一個由數位資產堆砌而成的金錢帝國。這個帝國橫跨平台建設、代幣發行、基礎設施,甚至觸及市場操控的灰色地帶,權力與資本的交織令人不安。

重掌權柄:加密金主的政治豪賭

不得不說,加密行業的金主們這次的政治投資可謂是下了血本。至少2000萬美元的政治獻金,直接砸向了特朗普的競選團隊。瑞波(Ripple)、Andreessen Horowitz 這些行業巨頭,各自貢獻了500萬美元,Coinbase、Gemini、Kraken、Circle 等等,也毫不吝嗇地送上數百萬美元的「支持」。這哪裡是政治捐款,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一場心照不宣的權錢交易。

監管鬆綁:華爾街的政治回報

果不其然,這些金主們的慷慨解囊,很快就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至少有八起針對加密企業的執法案件,被莫名其妙地撤銷或暫緩處理。更過分的是,不少企業直接被納入新規制定程序,簡直是請君入甕,讓這些玩家在一個缺乏監管、合規要求低、消費者保護薄弱的環境下,為自己量身定制遊戲規則。這種監管鬆動,不僅讓那些捐款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也為特朗普家族的加密擴張,掃清了制度上的障礙。說白了,就是特朗普政府在用納稅人的錢,給自己的金主們鋪路,這算盤打得真夠精明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特朗普家族的加密棋局

2024年8月,特朗普與合夥人悄然成立了 World Liberty Financial,這家公司的背後,藏著更深層的權力脈絡。聯合創始人扎克·維特科夫的父親,史蒂文·維特科夫,是特朗普的長期盟友,現在更是身兼數職,擔任中東問題特別代表,甚至還被任命為特朗普出訪普京的私人特使。這層關係,顯然是促成這個項目的關鍵。

項目起源:盟友牽線,利益輸送?

雖然從宣傳到定位,這個平台都緊緊圍繞著特朗普本人,官網甚至將他的兒子們吹捧為「DeFi遠見者」、「Web3大使」,並承諾將75%的協議收益歸其所有,但在初期,特朗普家族還試圖營造一種「保持距離」的姿態。這種欲蓋彌彰的手法,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直到特朗普再次上任,他才徹底撕下偽裝,正式控股60%,成為這個加密帝國的實際控制人。

「金融民主化」的幌子:USD1穩定幣的真面目

World Liberty 甚至還沒有推出任何交易平台,就已經募集了高達5.5億美元的資金。按照分成比例,特朗普個人預計可以從中獲利近4億美元。更諷刺的是,這家公司還宣稱要打造一個「金融民主化」平台,並發行穩定幣 USD1,這與特朗普過去將穩定幣稱為「政府控制金融工具」的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變臉速度,簡直比翻書還快!

孫宇晨的「顧問」頭銜:洗錢嫌疑與政治庇護

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個項目中有7500萬美元,竟然來自孫宇晨——一個因涉嫌欺詐而遭到 SEC 和司法部調查的外籍加密企業家,一個根本無法直接向特朗普捐款的人。隨後,孫宇晨被任命為 World Liberty 的顧問,而就在特朗普上任後,SEC 對他的訴訟就被擱置了。這其中的關聯,恐怕不是一句「巧合」就能解釋得清楚的。這簡直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庇護,一場權力與金錢的骯髒交易。

$WLFI治理代幣:空有其名,實為斂財工具

World Liberty 發行的 $WLFI 被定義為「治理代幣」,理論上應該賦予持有人投票權,但這個平台團隊,在沒有進行任何表決的情況下,就單方面推進了包括發行穩定幣等重大事項。這哪裡是什麼治理代幣,簡直就是一個空有其名的斂財工具!更令人髮指的是,這個代幣還設置了多項規避監管的條款,僅限非美國公民或「合格投資者」購買,而且目前還不能交易。這擺明了就是為了規避監管,為了圈錢而設計的騙局。

內幕交易疑雲:與馬斯克「政府效率部」的曖昧關係

這個項目還深陷內幕交易的疑雲。有媒體披露,World Liberty 曾經以約200萬美元收購了 Movement Labs 的代幣,而恰好在這之前,Movement Labs 被傳出與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洽談區塊鏈合作。雖然雙方都矢口否認,但市場的反應卻異常激烈。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司法部撤銷調查:總統行政命令的保護傘

2025年4月8日,一份由副司法部長托德·布蘭奇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司法部根據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正式解散了加密貨幣調查小組,終止了所有相關的執法行動。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徹底切斷了對特朗普家族加密業務的聯邦調查途徑。這哪裡是什麼行政命令,簡直就是一張保護傘,為特朗普家族的加密帝國保駕護航。

穩定幣監管鬆動:遊說資金的勝利?

USD1 的發布時間,也同樣引人關注。3月25日,World Liberty 宣布將發行這種穩定幣,僅僅十天之後,SEC 就表示「特定類型」的穩定幣不屬於其監管範圍,企業可以無需註冊發行。與此同時,國會正在由親特朗普派推動相關立法,放寬對穩定幣的監管限制。這背後,是加密行業在上一個選舉週期投入的逾1.3億美元遊說資金。這再一次證明,金錢可以左右政策,權力可以為資本開路。

幣安合作:全球最大交易所的流量變現

World Liberty 正在與幣安(Binance)協商,將 USD1 上架到其平台。一旦達成合作,這個項目將接入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的用戶體系,收益潛力巨大。而此時,幣安正與美國財政部就合規事務進行談判,試圖解除此前因反洗錢違規而設立的監管協議,這個協議,源於它支付了超過40億美元罰金後達成的司法和解。這簡直就是一場雙贏的交易:幣安可以藉此機會擺脫監管,而特朗普家族則可以藉此機會,將自己的加密帝國推向全球。

Truth Social 的加密野心:割韭菜的「美國優先」投資?

特朗普旗下的「特朗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TMTG),也就是 Truth Social 的母公司,近年來也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在加密領域大展拳腳。這家公司已經在公開市場上市,估值約20億美元,而特朗普本人持有約53%的股份。最近,TMTG還申請允許由小唐納德·特朗普掌控的信託基金出售所持股份,這背後,恐怕是更大的利益算計。

「Truth.Fi」金融科技:SEC 調查下的合作夥伴

2024年1月,TMTG 宣布以「Truth.Fi」為品牌切入金融科技領域,推出所謂「美國優先」的投資產品。3月24日,公司宣布與新加坡交易所 Crypto.com 合作。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平台此前正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調查,並在同年8月收到了「威爾斯通知」,預示著將面臨執法行動。然而,僅僅三天之後,Crypto.com 就宣布 SEC 已經終止了調查。這時間點也太巧合了吧?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特朗普家族在背後進行了某種操作,利用權力干預了監管。

比特幣戰略儲備:總統言論左右市場,家族坐收漁利?

與此同時,TMTG 表示將動用最多2.5億美元的現金儲備,投資比特幣等加密資產。通過這個舉動,這家公司——實際上就是特朗普本人——有望藉助自身推動市場上漲的言行,從中直接獲利。比如說,他提出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推動政府資金購入比特幣等政策,這些都可能對市場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這簡直就是一場赤裸裸的市場操縱,利用總統的權力來抬高幣價,然後讓自己的家族坐收漁利。這種行為,與割韭菜又有什麼區別?所謂的「美國優先」,恐怕只是特朗普家族的利益優先吧。

區塊鏈房地產遊戲:重蹈覆轍的「邊玩邊賺」模式?

據《財富》雜誌報導,特朗普正籌備推出一款區塊鏈房地產主題遊戲,玩法類似「大富翁」,但建立在加密貨幣體系之上,主打「邊玩邊賺」(Play-to-Earn),吸引玩家通過遊戲獲取實際收益。這種模式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Axie Infinity 的前車之鑑:數字佃農與倫理爭議

此類遊戲在過去屢遭詬病,問題集中在經濟結構失衡和道德風險上。富有的玩家可以通過「氪金取勝」,而經濟條件較差的玩家甚至難以入場。整個系統高度依賴新玩家的流入,才能維持代幣的價值,一旦增速放緩,就會陷入崩盤的風險。2021年爆紅的 Axie Infinity 就曾引發「數字佃農」模式:富人將遊戲資產租賃給低收入國家的玩家,承諾他們通過遊戲獲得高於本地工資的收入。這種模式最終引發了廣泛的倫理爭議,涉及未成年人參與類博彩機制、玩家投入真錢後血本無歸等問題。2022年3月,該遊戲還遭到朝鮮黑客攻擊,損失約6.25億美元,代幣價格至今未能恢復。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難道還不足以引起警惕嗎?

監管真空下的賭博遊戲:未成年人的血汗錢

近年來,美國監管機構開始加強對此類項目的審查。SEC 在起訴 Coinbase 和幣安時,指控其上線未註冊證券,包括 Axie Infinity 的 \(AXS、The Sandbox 的 \)SAND 以及 Decentraland 的 $MANA 等遊戲代幣。與此同時,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也關注遊戲幣變現環節中的剝削行為,尤其涉及未成年玩家。然而,特朗普重新執政後,這些監管障礙正在被快速拆除。他推動放寬對加密企業的限制,包括取消註冊、合規、追責與博彩機制監管等關鍵環節。SEC 近期「加速」撤銷多項針對幣安、Coinbase 及相關遊戲代幣的執法行動,並宣布大部分加密資產不再歸其監管範圍,同時邀請業內高管參與制定新規。這簡直就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讓這些充滿風險的遊戲,在監管真空下野蠻生長,肆意收割玩家的血汗錢。

CFPB 解散在即:消費者保護的最後防線崩潰?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政府還推動徹底關閉 CFPB,這一提議已經獲得加密企業高層的公開支持。國會方面也在配合行動,眾議院與參議院已經通過廢除 CFPB 針對加密遊戲設立的監管規則,而這項規則,原本旨在強化對未成年用戶及非遊戲型加密資產投資者的保護。這項廢除案呈現明顯的黨派分裂:民主黨與無黨派議員一致反對,而除了那位象徵性反對的共和黨參議員外,其餘共和黨議員全部投了支持票。目前,該法案正等待特朗普簽署。一旦落筆,不僅將徹底終結對相關行為的監管屏障,也將為其本人及其所涉加密項目帶來直接的利益。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拆毀了消費者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讓那些無良的遊戲開發商可以毫無顧忌地欺騙玩家。

American Bitcoin:特朗普家族的挖礦生意

2025年3月底,特朗普的兩個兒子——埃裡克·特朗普和小唐納德·特朗普宣布投資比特幣挖礦公司 American Bitcoin,埃裡克更直接出任首席戰略官。這一步,可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投資,背後恐怕有著更深遠的政治考量。

Hut8 的股權讓渡:政治交易還是商業考量?

這家 American Bitcoin 公司,是由挖礦企業 Hut8 協助設立的,後者將「幾乎全部」的挖礦設備轉讓至新公司,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質疑。VanEck 的分析師 Matthew Sigel 直言:「我實在無法理解他們為何以6.1萬台礦機的代價,僅換回此前100%控股子公司剩下的80%股份。」不少觀察人士認為,這更像是一次「政治換股」——Hut8 向特朗普家族讓出20%的股權,以換取政策上的便利和潛在的回報。這筆交易,怎麼看都像是一場權力與資本的遊戲,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囤積比特幣:押注總統連任,坐等升值?

埃裡克·特朗普表示,公司計劃未來上市,並將與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展開合作。他還透露,將保留部分挖出的比特幣,押注特朗普再次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從中獲取資產增值收益。這句話,簡直是赤裸裸地暴露了他們的野心:利用總統的權力來操縱市場,然後讓自己的家族坐享其成。這哪裡是投資,簡直就是一場豪賭,賭的是特朗普能夠再次連任,賭的是比特幣價格能夠持續上漲。而他們手中的籌碼,就是總統的權力,以及數以萬計投資者的血汗錢。

迷因幣狂潮:總統帶頭「割韭菜」?

就在特朗普再次就任總統前夕,他竟然推出了名為 $TRUMP 的迷因幣,這甚至讓部分加密圈的支持者都感到震驚。有業內人士直言,他的行為是「赤裸裸的圈錢」,並批評其「荒謬至極,刷新愚蠢新下限」。

$TRUMP 與 $MELANIA:赤裸裸的圈錢遊戲?

不久之後,家族又推出了 $MELANIA 迷因幣,進一步引發了爭議。《金融時報》估算,截至3月初,特朗普團隊已經通過這兩款代幣套現了至少3.5億美元。4月15日,特朗普控制的錢包地址再次疑似套現了460萬美元。這哪裡是什麼迷因幣,簡直就是總統親自下場,帶領家族成員一起「割韭菜」!這種行為,不僅是對市場的公然操縱,更是對總統這個職位的極大褻瀆。

內部人士拋售:監管缺失下的市場操縱

與此同時,\(MELANIA 團隊在3月下旬至4月初,疑似拋售了約450萬美元的代幣。4月7日,鏈上分析平台 Bubblemaps 披露,項目內部人士從標注為「社區分發」的錢包中,轉出了價值約3000萬美元的代幣並進行大規模出售。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個團隊此前還被指涉及操控與阿根廷總統米萊有關的 \)LIBRA 代幣,以及多個基於 Solana 的迷因幣內幕交易。這些證據都指向一個結論:這背後,隱藏著一個精密的市場操縱網絡,而特朗普家族,正是這個網絡中的關鍵人物。

三年解鎖機制:早期投資者血本無歸,總統收割韭菜

$TRUMP 代幣的初始分配中,特朗普及其關聯方掌握了高達80%的控制權,並設有三年線性解鎖機制。第一輪解鎖即將啟動,特朗普可以出售最多4000萬個代幣,按當前價格估值約3.1億美元。與此同時,大量早期投資者已經遭受重創,幣價從峰值75美元跌至不足5美元。這簡直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龐氏騙局,特朗普家族在最高點套現,讓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而他們自己,卻賺得盆滿缽滿。

SEC 棄管:司法部缺位,權貴橫行

儘管這些交易行為涉嫌操縱市場或內幕交易,但監管卻幾乎缺席。2月27日,SEC 明確表示迷因幣不在其監管範圍內。按常規,此類潛在的刑事行為應由司法部介入,但該部門已經被指示將資源優先用於「移民與政府採購欺詐」等領域,加密市場則被擱置。換言之,特朗普家族正在借助監管真空,在迷因幣市場中以低風險換取高額回報。這簡直就是權貴的狂歡,在法律的灰色地帶肆意妄為,而普通投資者,只能成為他們砧板上的魚肉,任其宰割。

NFT 鬧劇:從梅拉尼婭到特朗普,一場失敗的藝術實驗?

除了加密貨幣和迷因幣,特朗普家族也積極涉足 NFT(非同質化代幣)市場。只不過,這條路走得似乎並不太順利,更像是一場鬧劇。

梅拉尼婭的無人問津:盜用 NASA 圖片,也難逃滯銷

早在2021年12月,梅拉尼婭·特朗普就推出了首個 NFT 系列,但市場反響冷淡。起拍價約為25萬美元的作品無人競拍,最終疑似由她本人以約17萬美元的價格購入。這簡直是自導自演,自己花錢給自己捧場,結果卻無人問津,實在是尷尬至極。2023年7月,她又推出了第二個系列,再度引發了爭議。這次的項目使用了 NASA 的圖像,涉嫌違反了其禁止商業用途的規定。這個系列同樣銷量慘淡,一周僅售出55枚,銷售額不足5000美元。這簡直就是一場失敗的藝術實驗,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還惹了一身麻煩。看來,梅拉尼婭的 NFT 生涯,註定要以失敗告終。

特朗普的「數字交易卡」:嫌犯登記照也能變現?

相比之下,特朗普本人在 NFT 項目上的表現,似乎更具商業回報。他於2022年12月推出了首批「數字交易卡」(Trump Cards),有意淡化了「NFT」的標籤。這組卡牌通過插畫的形式,塑造出理想化的形象——肌肉發達、年輕英俊,穿著超人或牛仔服飾,風格誇張,脫離現實。後續的系列更進一步,直接以特朗普的嫌犯登記照為主題,並為購買者設置了「升級獎勵」機制,包括登記照所穿西裝的碎片,甚至在他紐約刑事審判期間,與其共進晚餐的機會。這簡直是把恥辱當成了賣點,把自己的負面形象,轉化為了賺錢的工具。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法律的蔑視,更是對公眾智商的侮辱。但令人諷刺的是,恰恰是這種「黑紅」路線,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隱秘的加密資產:利益衝突與內幕交易

特朗普家族在加密領域的利益,早已盤根錯節,錯綜複雜。雖然他們的加密資產持有情況並不透明,但公開的財務申報與鏈上的記錄,還是提供了一些蛛絲馬跡,讓我們得以窺見其中的冰山一角。

以太坊拋售:精準預判,提前套現?

2024年8月,特朗普申報持有價值在100萬至500萬美元之間的以太坊(ETH),與其錢包中當時約228萬美元的餘額基本吻合。但自當年12月起,這個錢包就開始大規模出售 ETH,目前已經拋售了大部分的持倉。這時間點的選擇,實在是耐人尋味。要知道,在2024年12月之後,以太坊的價格一路走高,如果特朗普家族選擇繼續持有,就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但他們卻選擇在價格相對較低的時候拋售,這背後,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是預判市場會下跌,還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喊單配合:總統家族的「財富密碼」?

家族其他成員的持幣情況,目前尚未披露,但他們顯然具備從政策影響下的市場波動中直接獲利的機會。甚至,有些人還主動「影響市場」。比如說,埃裡克·特朗普在今年2月就發文稱:「現在是增持 $ETH 的好時機,記得以後感謝我。」而幾乎在同一時間,特朗普家族主導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就大額轉入 ETH 至 Coinbase,引發了外界對「喊單配合」行為的質疑。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市場操縱,利用家族的影響力來抬高幣價,然後讓自己从中获利。

親信圈的內幕交易:突發政策與市場波動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親信圈可能存在內幕交易的風險。他們對特朗普的行事風格了然於心,也可能掌握非公開的信息,而特朗普多次突發的政策決定,都對市場造成了劇烈的衝擊。近期的一個例子就非常典型:在特朗普宣布「解放日」關稅政策,導致股市大跌後,有跡象顯示,部分知情人士在低位買入,並在政策暫停的消息發布後,藉市場反彈獲利離場。類似的操作,在加密市場同樣可能發生。比特幣等資產的價格波動劇烈,如果提前掌握政策走向,就極易藉助信息差,獲取可觀的利潤。這簡直就是一場合法的搶劫,利用內幕信息來掠奪普通投資者的財富。

尾聲:監管崩塌與權貴套利

特朗普家族在加密領域的利益衝突,早已遠遠超出了他首任期內的「薪酬條款」爭議。通過布局多個項目,特朗普構建了一整套權力牟利的路徑:直接從代幣與企業中獲利、推動有利於自身投資的監管政策、涉入疑似內幕交易,以及為外部勢力提供通過「投資」換取政治影響的通道——如果轉化為競選捐款,這些行為將構成違法。

與此同時,監管體系正在被系統性地拆除。特朗普持續削弱對加密市場的約束,使普通投資者暴露於欺詐與操縱的風險之中,而他本人及其金主,幾乎不受實質性的審查。儘管權力濫用的跡象愈發明顯,但目前的制衡機制,卻形同虛設。部分民主黨議員,雖然已經致信 SEC 監察長、司法部高層及多位州檢察長,呼籲調查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利益衝突,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被公開。

更令人警惕的是,監管的持續塌陷,正在導致總統個人財務利益與國家政策權力的高度重合,加密市場也逐步淪為權貴的套利場:高風險的借貸項目,披著「金融民主化」的外衣;欺詐性的行為,被包裝為技術創新;迷因幣,則演變為「拉高出貨」的工具。

系統性風險:全民買單的加密泡沫

在這一過程中,普通投資者被邊緣化,維權無門。而這場去監管實驗的風險,正在向傳統金融系統蔓延。隨著銀行敞口的擴大、養老金和退休基金紛紛涉入,整個社會正悄然承擔可能由極少數人獲利,卻由全民買單的系統性成本。一旦泡沫破裂,受害的將不僅僅是投機者,更是那些從未參與其中的普通民眾。這場權力與資本的盛宴,最終的代價,卻要由整個社會來承擔,這公平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